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不完美的旋律 > 第16章 知音:破壁之声

第16章 知音:破壁之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国家大剧院恢弘的会议厅内,气氛庄重而肃穆。由国家□□主办的“华夏乐韵·时代回响”高峰论坛正在举行。与会者皆是国内音乐界泰斗级的人物——白发苍苍的民乐宗师、德高望重的音乐学院院长、蜚声国际的交响乐团指挥、以及代表着传统艺术最高水准的戏曲名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厚重的、近乎凝固的学术气息。

在这样一群以“正统”、“传承”为圭臬的资深前辈中,三个年轻的身影显得格外醒目,甚至有些格格不入——慕云励、路杰,以及坐在主席台一侧的艾宏笛。

这次论坛的与会名单曾引发不小的争议。传统观念认为,这种探讨音乐发展、肩负文化传承重任的高端平台,应是“严肃音乐”的殿堂,流行音乐?太过“快餐”,难登大雅之堂。最终打破这层无形壁垒的,正是艾宏笛。这位年轻的、却已站在国际古典乐坛顶端的“冰弦神童”,在筹备会议上力排众议,言辞清晰而有力:

“音乐的本质是表达与共鸣,形式只是载体。流行音乐拥有最庞大的受众基础,是时代脉搏最直接的反映。忽视它,就是忽视这个时代最鲜活的声音。优秀的流行音乐人,同样在推动音乐发展、传播文化价值。我认为,论坛需要他们的声音。”

最终,三位在华语乐坛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探索精神的流行音乐人——慕云励、路杰,以及一位资深唱作人——被破格邀请。此刻,慕云励和路杰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感受着周遭或审视、或好奇、或略带保留的目光。

论坛进行到核心议题:“传统音乐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路径”。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们发言,内容深刻,引经据典,强调着对经典的保护、技法的精研、以及文化基因的纯正性。气氛凝重,却也隐隐透出一种对“创新”的谨慎,甚至是对“流行”的某种疏离感。

轮到艾宏笛发言了。他站起身,身姿挺拔如修竹,简单的黑色西装衬得他气质愈发清冷卓然。他走到发言台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由内而外散发的专业气场,瞬间让嘈杂的会场安静下来。

“各位前辈,同仁,”艾宏笛的声音透过优质的音响传遍会场,清晰、冷静,带着一种理性的力量,“刚才聆听了诸位关于传承的深刻见解,受益匪浅。在此,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传播’。”

他略微停顿,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掠过台下慕云励和路杰的方向,随即收回。

“古典音乐,无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深度和美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门槛,它的‘高冷’姿态,也在无形中筑起了一道墙,将许多潜在的热爱者挡在了门外。我们执着于琴房里精益求精的打磨,沉醉于音乐厅里知音的掌声,这当然重要。但,仅仅如此就够了吗?”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当一门艺术,只能在象牙塔顶端孤芳自赏,它的生命力是否会逐渐枯萎?当一代年轻人,对贝多芬、巴赫的名字感到陌生,对交响乐的震撼无动于衷,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从业者的失职吗?”

会场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些老前辈皱起了眉头。

艾宏笛不为所动,继续道:

“我认为,传承离不开传播。而在这个信息爆炸、娱乐多元的时代,古典音乐需要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身段’,向更广阔的世界学习,尤其是……向流行音乐学习。”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连慕云励和路杰都惊讶地看向台上。

“学习什么?”艾宏笛的目光变得锐利,“学习他们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学习他们充满活力的舞台呈现,学习他们运用新媒体和科技手段进行推广的创新能力!这不是对古典艺术的亵渎,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它被更多人听见、理解、并最终热爱!”

他拿起手边的一份资料,展示着一些国际顶尖乐团尝试的沉浸式音乐会、跨界合作项目、线上直播互动等案例。

“看看这些尝试!它们没有降低音乐本身的水准,反而用新颖的形式打破了壁垒,吸引了无数从未走进音乐厅的年轻人!音乐的本质是什么?是灵魂的呼吸(Soul's Breath)!是跨越时空、直击心灵的力量!无论载体是斯特拉迪瓦里还是电吉他,是五线谱还是即兴哼唱,只要它能承载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它就值得被尊重,值得被传播!”

艾宏笛的声音带着一种难得的、近乎炽热的感染力:

“古典音乐的殿堂不应是封闭的堡垒,而应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文化灯塔!它需要拥抱时代,拥抱变化,用更包容、更智慧的方式,让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瑰宝,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滋养当代人心灵的活水!这,才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也是对音乐本身最大的尊重!”

他的发言结束了。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冷静的分析、清晰的逻辑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理想主义光芒。

会场陷入一片短暂的寂静。

慕云励坐在台下,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着。他看着台上那个清冷的身影,看着他眼中那份超越个人成就、对整个音乐生态的关切和赤诚,一股强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认识的艾宏笛,高傲、自我、追求极致,但他从未如此清晰地看到,在那冰冷外表下跳动着的,是一颗对音乐本身怀有无比热爱和责任感的心!这份格局和担当,让他心折。他还在回味着艾宏笛话语中的力量,尤其是那句熟悉的“灵魂的呼吸”,仿佛将他们带回了最初相遇的时光……

就在这时,一个掌声突兀地、清晰地响了起来。

是路杰。

他第一个站了起来,用力地、毫不吝啬地鼓着掌,眼神灼热地望向台上的艾宏笛,那目光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仰慕和激赏!他的掌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寂静,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掌声响起,由稀稀拉拉变得热烈,最终汇成一片真诚的、致敬的海洋!许多原本持保留态度的老艺术家,也微微颔首,露出了思索和认可的神情。

慕云励看着率先起身鼓掌的路杰,看着他望向艾宏笛时那过于专注和热烈的眼神,心中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言喻的异样感。但他很快压下,也站起身,加入了鼓掌的行列,目光同样灼热地投向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艾宏笛。

艾宏笛关于古典音乐应放下身段、学习流行推广理念的发言,如同一股清流,也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论坛上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掌声平息后,发言继续。

很快,轮到了流行音乐人代表发言。

路杰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话筒。他站起身,目光依旧带着热度,牢牢锁定在刚刚坐回主席台位置的艾宏笛身上,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发颤:

“艾老师刚才的发言,振聋发聩!我完全赞同!”他开门见山,语气斩钉截铁,“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表达的真伪与深浅之别。艾老师对音乐传播的远见和胸襟,令人敬佩!”

他顿了顿,似乎平复了一下情绪,才继续道:“其实,在艾老师提出这个观点之前,我本人已经在做一些尝试。”他示意工作人员播放了一段音乐片段。旋律是路杰标志性的、带着东方意蕴的流行曲风,但在编曲中,巧妙地融入了一段清晰可辨的、由古筝和笛子演绎的古典旋律片段,衔接自然,毫无违和感。

“如大家所听,在我的新专辑创作中,我尝试将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片段,进行现代化的解构和再创作,融入我的流行音乐中。这不是简单的拼贴,而是试图找到古典意境与现代情感表达的共鸣点。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更多听流行音乐的年轻人,对这些优美的古典旋律产生兴趣,进而愿意去了解它们的源头,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

路杰的发言条理清晰,有理论有实践,并且直接呼应了艾宏笛的观点,甚至拿出了作品佐证,赢得了不少赞许的点头。他发言时,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艾宏笛,那份热切和寻求认可的意味,几乎要溢出来。

轮到慕云励了。他站起身,姿态从容,脸上带着标志性的、富有感染力的笑容,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在艾宏笛脸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刚才艾老师和路杰的观点,我都非常认同。”他声音清朗,“音乐,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摇滚还是民谣,归根结底,都是工具——是我们向这个世界、向听众传递内心思想、情感、乃至灵魂震颤的工具!”

他微微提高了声调,带着一种自信的光芒:

“工具本身没有优劣,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我始终认为,好的音乐,应该像水一样,可以适应任何容器(形式),但核心的纯净和力量不会改变。它应该能触动人心,引发思考,或者仅仅是带来纯粹的快乐。”

“所以,在我的音乐探索里,”慕云励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而充满期待,“我不会给自己设限。无论是古典的和声结构、世界音乐的奇特节奏、电子音乐的先锋音色,还是最地道的民间小调,只要它能服务于我想表达的情感内核,我都会大胆尝试,将它们‘拿来’,融入我的流行音乐框架里。我希望我的音乐是一个开放的、充满惊喜的游乐场,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围城!”

慕云励的发言更加感性,更具个人色彩,强调音乐的“工具性”和“包容性”,也展现了他作为流行天王的野心和探索精神,同样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论坛进入茶歇环节。与会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

慕云励几乎是第一时间走向主席台边的艾宏笛。两人目光相遇,无需多言,那份在理念上达成高度共鸣的默契和欣赏,在彼此眼中清晰可见。

“讲得太棒了。”慕云励低声说,语气真诚,“‘灵魂的呼吸’,你记着这话呢?”

艾宏笛嘴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弧度:“事实而已。”

就在这时,路杰也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热切的笑容:“艾老师!慕天王!两位刚才的发言都太精彩了!” 他先是对艾宏笛说,语气带着明显的激动:“艾老师,您关于融合的想法真是醍醐灌顶!我刚才放的那段融合,您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充满了期待,仿佛急于得到艾宏笛的专业点评。

艾宏笛看到路杰靠近,身体几不可察地往后挪了半分,脸上的表情瞬间恢复了惯常的、带着距离感的平静,甚至……慕云励敏锐地捕捉到一丝极其细微的、类似“慌张”的情绪从艾宏笛眼中飞快闪过?艾宏笛避开路杰过于灼热的目光,语气礼貌却疏离:“路先生的尝试很有想法,融合得也比较自然。具体细节,有机会再交流吧。” 说完,他下意识地侧身,似乎想往慕云励这边靠一点。

这个细微的动作和语气的转变,与几年前两人合作音乐会时艾宏笛对路杰那份客观甚至略带欣赏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慕云励心中那丝异样感瞬间放大。怎么回事?

路杰似乎也感觉到了艾宏笛刻意的疏离,眼神暗了一下,但很快又扬起笑容,转向慕云励:“慕天王刚才的‘工具论’也让我深受启发!您的新专辑我听了,里面那首融合了电子脉冲和昆曲水磨腔的实验曲,简直是大胆又惊艳!循环了好多遍!”

路杰的语气听起来真诚,但慕云励却从中品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较劲?他哈哈一笑,伸出手用力拍了拍路杰的肩膀(带着点哥俩好的力道):“路天王过奖了!您才是真正把古典玩出花的人!您那首用《广陵散》动机写的中国风,意境那叫一个深远,我甘拜下风啊!” 慕云励嘴上夸着,眼神里却带着点“彼此彼此”的戏谑和不服气。

路杰也笑着回敬:“哪里哪里,跟慕天王您这种‘音乐游乐场’的魄力比,我那就是小打小闹!您才是真正敢破敢立,什么新鲜元素都敢往锅里扔!” 话里话外,似乎暗指慕云励的音乐过于混杂。

两人脸上都挂着商业互捧的完美笑容,嘴上说着恭维的话,眼神却在空中噼里啪啦地碰撞着无形的火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微妙的、带着硝烟味的“阴阳”气息。他们都认可对方的才华和成就,但那份根深蒂固的竞争意识和彼此音乐理念上的不服输,在艾宏笛这个微妙的存在面前,被无声地放大了。

艾宏笛站在两人之间,感受着这无形的刀光剑影,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看了一眼路杰热切中带着失落的眼神,又看了一眼慕云励笑容下隐藏的锋芒,最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两位都是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是乐迷之福。抱歉,失陪一下。” 说完,他几乎是有些匆忙地转身,走向了另一边正在交谈的几位老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