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天下无戒 > 第4章 过往三

第4章 过往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边关急报。金国大军已经北上,入侵了魏国。魏国遣使求助于我国,”宁国皇帝见唐顾晴坐定,将折子往案上一丢,“你怎么看?”

“唇亡齿寒,儿臣认为应该出兵援魏。”唐顾晴不假思索答道,“魏国与我国瀚海关接壤,若魏国破,瀚海关亦易陷入危险之中。”

宁国皇帝点点头表示赞同,又问了唐顾晴应命哪位将领出军,得到合他心意的答案,心中对自己这个女儿不由得更欣赏一分。他想起上月国师的进言,突然话锋一转,问起唐襄雨的伤情。

“回父皇,儿臣今日去看望皇妹时,她已苏醒。想来不须多久便能伤愈。”唐顾晴答道,语气带了一丝她自己未曾注意到的喜悦。

“那便好。若是……”宁国皇帝语带犹豫,“无事。且看对金国的战况如何吧。”

唐顾晴心中虽疑惑,却也不好问什么。

父女二人又对两月前国内突然出现的多处地震所影响的灾民的安置作了一番讨论,提拔了一些赈灾有功的官员,也处决了一批趁机捞油水的贪官。

不觉已是入夜,宁国皇帝让唐顾晴回宫用晚膳去。唐顾晴出殿时,却见国师在殿外候着。

许是因为天灾求卦吧。唐顾晴向国师点头示意。

与此同时,唐襄雨正躲在被子里抗拒试图给她喂药的侍女。

“本宫已经好了!不用吃药了!”她的声音闷闷地从被子里传出来,顿了顿又退一步道:“要不你放在那边,一会儿本宫自己吃。”

侍女如蒙大赦,又嘱咐要趁热喝,得到“嗯嗯嗯一定一定”的回复,便将碗放在桌上,退了出去。

唐襄雨见人走了,从被窝里钻出来。她摸了摸胸口,伤口竟极浅,又下了床,却也不觉得行动有滞碍。

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受过危及生命的伤了。

唐襄雨回忆起中箭那天的事情,忽然想到看到那天皇姐背后那个奇异的屏幕与那缠在她身上的枝条。

那是什么?皇姐知道自己身上有那种东西附着吗?为什么现在却看不到?亦或者那只是自己看到的幻觉?

她一肚子疑问无从解答。又看到桌上那碗闻着就苦的热药汤,她搅动着药汤碗中的汤勺,想着怎么把它偷偷倒掉不会被发现,突然想起幼时故去的母后曾经在她发烧时抱着她喂药的事,只觉鼻尖发酸,眼眶胀痛,心好像被撕成两瓣。

她将那药一饮而尽,泪水混着药水,倒让那药显得更苦了一些。

唐襄雨想起皇姐出宫游学那段时间,自己常因皇姐不在哭闹,那时母后总会哄自己。

那时她问母后:“皇姐没有她会不会觉得寂寞,会不会哭?”

皇后答道:“当然呀。但是顾晴那样坚强的孩子,应该不会哭。”

她想起小时候常流泪的皇姐,说:“母后又向着皇姐!皇姐明明经常哭!”

皇后笑道:“母后对你们是一样的。”她轻抚着唐襄雨的后背,又说:“那襄雨就做不哭的那个好不好?”

那时唐襄雨并没有把这句话听进去,照样该哭哭该闹闹。

想到此处,唐襄雨伸手抹去脸上的泪水,却又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泪流不止。

唐顾晴这些时日一直宿在唐襄雨宫中照顾她,如今唐襄雨身体尚未痊愈,她自然还是回到唐襄雨宫中休息。

唐襄雨见皇姐来了,一如往常地迎上去。她脸上尚带着泪痕未干,又因想起母后说的话努力做出不哭的模样,却显得人更加悲伤。

唐顾晴看到唐襄雨的模样,七巧玲珑心如她,自然明白她在为谁流泪。她伸手将唐襄雨搂在怀中,掩去眼底那抹许久未现的悲哀。

她想,不论皇妹是什么,她终究是和她一样思念着母后的皇妹。

过了许久,唐襄雨平静下来,想起自己身上的伤与皇姐背后屏幕的事情,便开口道:“皇姐,为何我身上的伤痕极浅?”她仍是语带哽咽,正欲接着问那屏幕的事情,那话却好似梗在喉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来。

唐顾晴闻言,低头与她对视道:“我找了神医乾岚为你看诊,她有使枯骨生肉之能,所以你的伤口才好得这么快。”

神医乾岚之盛名,即使是久居深宫之中的唐襄雨也听说过。据说她是静天门弟子,虽身在仙门却不忘凡尘疾苦,常下山救助百姓。还有说她诊不过三眨眼,意思是只消三眨眼便能诊出病因。不过她神出鬼没,寻常人极难找到她。

皇姐岂是寻常人呢?唐襄雨在心中道。这件事就此揭过,她又想问那屏幕的事,但这次是依旧连嘴都张不开。

怎么回事?唐襄雨疑惑,尝试地喊了句:“皇姐?”

“嗯?”唐顾晴应道。

好,能说话了!唐襄雨又开始尝试问,却又开不了口。

于是她开始朝自己身后比划,见唐顾晴一头雾水。又拉唐顾晴去书案前写给她看,但是提笔竟似被一股巨力阻碍,写不下一个字。

姐妹二人正一个莫名其妙,一个急得跺脚。突然听到殿外宫女齐声道:“恭迎陛下!”

二人忙向踏进宫殿的宁国皇帝行礼,宁国皇帝的视线从唐襄雨扫向唐顾晴,最终转回唐襄雨身上。

“襄雨,看你伤快好了,朕就放心了。”宁国皇帝在椅子上坐下,又让两个女儿分别坐下。

唐襄雨有点受宠若惊,因为自己的父皇不像母后那般关心自己,有时反而有些冷淡。即便自己再不成个正形,他也从没有管过自己。但是她主动想要什么,只要不过分,第二天都会送到她宫中,甚至是成倍的送。

相反,父皇对皇姐就非常在意,不过也因为皇姐优秀吧。

唐襄雨尚在走神,突然感到桌下旁边有人轻轻踢了她一脚,她回过神,见坐在桌子对面宁国皇帝正朝她微笑,似是在等她回答什么。

“啊……父皇说得对!”她忙胡乱答道,余光瞥到看到旁边的皇姐对她使了个否定的眼神。

宁国皇帝抚掌大笑道:“那便定于下月,一同去静天门祭仙!”

何为祭仙?

天下有众多仙门,而又以淮辽州修仙之风气最浓,因着天下第一仙门静天门便在淮辽州。

修仙之人众多,但能飞升者寥寥无几。但静天门却不同,三百年便能有一人飞升,可谓是被上天眷顾的修仙门派。故各仙门甚至国家为了自己的祖先也沾上一点仙气以保佑后辈,会将有卓越贡献的先辈尸骨送去静天门倚仙塔安葬——当然,尸骨是否有资格入塔静天门自会评判。

故所谓祭仙,并不是去祭祀那些得道飞升的仙人,而是去祭祀那些先祖。

原本按照宁国以往的惯例,每三年便要去祭仙一次。但是自三十年前先皇最后一次去祭仙后,宁国欲再去便被静天门拒之门外。

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民间众说纷纭,有说宁国先皇得罪了静天门掌门的,有说倚仙塔里仙骨显灵指责宁国先皇不敬的,甚至有说宁国先皇在倚仙塔前题淫诗的。

当然这些事情宁国先皇无暇顾及,因为自他从静天门祭仙回来三年后,他的儿子女儿们纷纷起兵欲大义灭亲他这个“被先祖抛弃”的昏君,再接着天灾人祸不断,那时的宁国山河日下,风雨飘摇。

宁国皇帝是唯一没有起兵的,他替先皇平定叛乱,又赈灾济民,之后先皇便退位让他继位。而宁国的天灾,自皇后生下双生子后,便突兀地平息了。

其后宁国皇帝大力进行改革,宁国风貌焕然一新,蒸蒸日上,大有欲称霸淮辽州之势。

“静天门怎么突然同意我们去祭仙了?”在送走宁国皇帝后,唐襄雨好奇道:“之前父皇每次派人去静天门不都碰一鼻子灰吗?”

唐顾晴摇了摇头,她只觉得风雨欲来,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而且……她看了一眼唐襄雨,抿了抿唇,道:“襄雨,若是皇姐送你出……”话说至此,她自觉不妥,宫外也未必有宫内安全。

唐襄雨又想起那个屏幕的事情,于是又一轮一脸懵和着急的循环开始了。

三日后,边关急报,宁国派去援魏的军队大败。宁国皇帝似早知会如此,竟不再派兵支援。金国大军势如破竹,半个月后,魏国被金国吞并,大军在瀚海关关外驻扎下来。

而金国兵临城下后,竟又遣使者请求求娶皇女唐襄雨。自然被宁国皇帝拒绝了。金国派人在宁国内将此事散布,宁国举国震怒。

人们没想到金国居然只是为了一个皇女发兵,更没想到宁国皇帝居然不愿意出嫁皇女以平即来的战事!

民愤难平,请求宁国皇帝出嫁唐襄雨的折子一道又一道递上来。唐顾晴心中着急,但是她还没动作,宁国皇帝却先出手了。

不知民间哪个在金国有亲戚,金国举行了人祭的事情忽的变得众所周知。又有人把过去金国以他国皇室女子进行人祭使国运昌隆的例子说出,百姓一时理解了宁国皇帝的所作所为。

但是唐顾晴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平息,她正欲派人,可她与唐襄雨却突然被宁国皇帝派人看管起来。整个唐襄雨的宫殿都被唐顾晴不认识的士兵把守,甚至她还看到静天门弟子每日前来布阵,连一只鸟都飞不进来。

不到五天,金国大军竟攻破瀚海关,一路沿着辽河向上,直扑大宁国都而来!

大宁人心惶惶,原本骁勇善战的士兵们不知怎的都染上了恶疾,根本上不了战场。民间此时出现了一种声音:那金国能人祭以赢国运,我们国家怎么就祭不得?!

这天,宁国皇帝下朝后招唐顾晴来殿中,一同的还有国师。

“顾晴啊,你一人照顾襄雨辛苦了。”宁国皇帝倚着案几,像是在闲话家常,“你……怎么看襄雨?”

“皇妹聪明伶俐,天真活泼,”她心中斟酌着用词,“若是再教养些时日,必成大器。”

“朕不是问你这个,”宁国皇帝似乎有点着急,“你照顾襄雨这些时日,就没有发现什么吗?”他的眼睛眯起,仿佛在打量一件完美的作品,“你找到乾岚来给襄雨看伤,可有看出什么?”

唐顾晴想起当初唐襄雨中箭濒死,众太医皆束手无策,说最多只能保三天的命。她急忙飞鸽传书给好友乾岚。

乾岚来时,正是初雪时,她从窗户无声无息翻进殿中时把看护唐襄雨的太医吓了一跳。唐顾晴见是乾岚来了,便叫太医退下,她知道乾岚看诊时从不喜让旁人在侧。

“你怎么不走?”乾岚虽然这样赶着人,手还是搭上了唐襄雨的手腕。

接着唐顾晴就在好友脸上看到从未见过的困惑。乾岚又将手覆上唐襄雨的额头,诊了一刻,得出一个结论:“你妹不是人。”

唐顾晴只惊了一瞬,却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她问道:“此话怎讲?”

“寻常人有三魂七魄,而她体内却有几百……甚至几千条魂魄。”乾岚严肃道:“且每一条魂魄都仙气浓厚。”

“她的伤七天后就会自己痊愈,不过清醒还需要一些时日,我开一副方子你每日叫她服下,”乾岚起身,又打算从窗翻出去。她脚踏在窗沿上,忽然想到什么似的,转头说道:“抱歉,此事我需上报静天门。”然后脚底一蹬,不管唐顾晴说了什么,翻窗而走。

思及至此,唐顾晴看到一侧躬身候着静天门出身的国师,心中有了个猜测。

她一撩衣袍,跪了下来,抬头道:“皇妹的确与常人不同。如今国难当头,全天下的眼都盯着皇室的一举一动,再说她到底是您与母后的亲女儿……”

“她不是。”宁国皇帝将她的话打断,“既然你知道她异于常人,那朕就开门见山了。”

他点头示意,国师便上前开口道:“殿下可知三十年前那次祭仙?襄雨殿下便是那次祭仙,陛下与微臣自倚仙塔窃……取得来的机缘。”

宁国皇帝没有在意国师的失言,接道:“天书上说,要将这机缘放于国之命脉处,好生照顾。朕本一直随身携带,却不想一日这机缘竟化为一婴儿哭闹不止。朕又去翻那书,看到这是将功成的征兆,正巧皇后生子,便混作皇嗣抚养长大。”

“如今因着乾岚之故,静天门已知晓此事。但朕不会就此放手!我大宁如今的辉煌皆是这机缘所赐,若不得循序渐进,便依着天书末页所书那般,让国运最盛之人赌一把引爆这机缘!让我大宁突飞猛进!”

“说起来,那机缘会同怀国运最盛之人相似,”宁国皇帝说到这里微笑起来,“顾晴啊,此事若成了,你便是这大宁——不,这天下的共主!”

宁国皇帝挥了下手,国师便奉上一柄长剑,剑身通红,上刻“有戒”二字,国师道:“此仙剑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