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为臣(我在新朝干基建) > 第19章 小朝会

第19章 小朝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工部大门外,暮色降临,日光灰暗。

舒逢之公子来接妹妹下班,左等右等都不见妹妹来。

却见一眼熟之人,蹑手蹑脚地快步上前,悄声道:“阁下可是舒大人的兄长?舒大人今日有事要禀告虞部司章大人,人已走了,骑马去追的。”

“你说什么?倾之去追上官了?”舒蓝一双眼睛瞪地如同明烛。

“不是,等会儿,你谁啊?你不是那个......那个奸商吗?”舒蓝恍然大悟,当即就要揪着百里菽的衣领来骂。

“舒公子,都是误会,都是误会......”百里三郎扯着笑脸,一旁的李壹和马驷忙上前,挡在百里大人面前,“借一步说话。”

三人飞快地和舒蓝解释了一番今日见闻和行动方案。

舒蓝思忖良久,最终决定先回家和家中之人商量一番,在这里干等着也不是办法。

邺皇宫,北宫,金华殿。

司星宫首座东方椿立于殿上,正向姜帝禀报近日天象异动。

“臣昨日夜观天象,金星耀目,与月为伴,金生水,为险;三星伴月,主大凶,圣人,目下恐有凶象。”

兵部的武将们站在右侧,舒颜随着工部的官员们站在左侧,中间的则是方才赶来的吏部文官们,陈竹还对她浅笑示意。

舒颜官位最卑,作为全场唯一一个绿袍官员,战战兢兢地站在最后一排,前方是工部尚书徐望、工部左侍郎、工部司汪大人、水部司某姓郎中、虞部司章郎中等人。

圣人是个主征伐之人,并不热衷于鬼神之说,然而东方首座的预言从不落空;这位首座平日里深居司星宫,少与人来往,而他每次出宫,国朝必然有大事发生。上一次是后蜀亡国,再上一次是姜帝在故里起义,再再上一次是悼文皇帝重病魂归高天。

他话音刚落,下面便有位将军发出嗤笑之声。

“这还用说?定然是吴国那帮缺德的孙子又要做些什么见不得人之事,我呸,一帮只会背后捅刀子的鼠辈!”那虎头腰圆的猛将当即便出了列,向圣人请战道,“圣人!臣请战!王朔将军已在莲郡,请让臣也去前线吧!”

在这位虎头将军出面后,又陆续有几位将军站出来同请。

一时间,兵部众将们群情激昂。

朝中主战情绪高涨,姜帝却罕见地没有当即答应;按说以圣人的脾性,这会儿应当已经打算骑上骏马、御驾亲征了。

“朕从不信这些天象之说,若诚如东方椿所说,是朕的德行有亏,上天示警;朕是不信的。至于吴国之事,有王朔在,南边乱不了;诸位将军之意,朕已明了。”

姜帝见东方首座已经说完了,兵部的众将也已表过态,便转向吏部,垂问道吏部可有事要上报。

丰相亲自来了,说了些中央官员任免之事,以及地方地方官员考核赏罚事。

开国一朝的述职活动,往往不比二世三世等后来皇帝的礼务繁琐,姜帝只是坐在上首的龙座上,听下面三部官员的上报。

接下来便轮到工部了。姜帝一脸爱女心切的模样,龙目灼灼,追着徐尚书问了陶邑公主府的建造事宜,听闻是徐望每日亲去督办的,姜帝龙心大悦,又把准帝婿陈子玄拉出来一顿夸。

陈竹上去谢圣人恩,丰相又对着圣人赞了一遍“陈侍郎丰神俊朗仪表堂堂正是做帝婿的好人选”云云,姜帝笑骂丰相老滑头。

述职事既毕,圣人大手一挥,便让三部官员都退下归家。

“圣人,臣工部章荣,有要事启奏。”

章大人冷不丁地上前,殿中众人纷纷向他看来。

舒颜两眼一闭,心念一黑,吭着头,跟在章荣大人后头出列。

没办法,该来的总也躲不掉。

众人这才发现,章大人身后还跟了个“小尾巴”,哦,说起来,这舒大人也不算小个子了,身为骑射双绝的云中女子,

舒颜身高腿长、挺拔如竹的。不对,这不是重点——

咦,她是个女官???

大家一致发现了盲点。

“章爱卿有何事奏?”圣人看向章荣。

“启禀圣人,邺都漳江上涨,今岁恐有洪涝事。工部员外郎舒颜今日前去漳江畔的玄武处和邺都闸,观测到了最新的数据,请圣人御览。”章大人呈上数卷文书。

此言既出,殿内俱惊。

兵部、吏部都在议论,因是工部内部事,两部的官员并未多加盘问;而工部内部则是开始了对员外郎的“围剿”。

工部司的汪大人率先出列,鄙夷道:“怎么可能,这么大的事,下面没人往上报?还轮得到你一女子跑几十里路去看?”

离他不远处的一位工部司文官也帮腔道:“臣以为然也。我看是这六品的小官见识浅薄,又年幼贪功;为图名利事,故意夸大其辞,其心可诛。”

兵部、吏部更加热烈地讨论起来,圣人立于上首,默不作声。

舒颜跪在殿中,耳朵充斥着工部众官的贬低之声。

眼看着殿内顿时从“若洪涝事是真,该如何防范”,快要变成“怎可轻信妇人之言,妄议言灾”。

不成......不能让他们把此事从事情本身的严重性上挪开,而只顾着考证事情背后的可信度。再这样议论下去,这件事只会迟迟得不到结论。可每晚一步,邺都百姓便险一分。

“圣人,臣舒颜万死不敢欺瞒圣人。观测数据是真,邺都水位事急,恐伤及邺都万民。请圣人圣裁。”舒颜跪下向姜帝叩首,再谏。

“汪大人此言差矣;管它是不是妇人之言的,言语的好坏难道还会因为说话的人是个公子或是娘子,而有所不同吗?多一个心眼总比少一个好。圣人若不放心,便遣几位懂水利的老师傅去看看不就是了?也费不了什么功夫。”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开口了。

殿内许多人心里一惊,心道是何人敢如此大剌剌地和皇帝说话,一抬头,哦是良侯秦昭阳啊,那没事了。

少女缓缓地抬起头,看得年轻侯爷一双斜睨的桃花眼无意识地向上眨了眨,她将这份感激深藏心里,但愿圣意能有所松动。

“臣卫不识,附议。”良侯秦仲越身侧,一向不置喙朝政的临侯卫和熙站出来了,面无表情地同请。

未久,姜帝圣准了,当即便遣了宫里水治司的三位老水官去查看玄武和邺都闸的情况,命吏部和兵部的官员们先回去,独独留下工部诸人。

圣人赐下晚宴,但工部诸人大多为着水利事尚未裁决,而吃不下;舒颜则是为着即将到来的洪涝事,急得吃不下。

于是工部众官在垫子上如坐针毡。

邺都东城,舒府,北院。

眼下,舒家人都聚集在这座议事厅里,上首的舒安国正马不停蹄地来回走动。

“倾之怎能做如此冒险之事!”舒大伯神情慌张,满头大汗,“这等不详之事,知道了便该当作不知才是,等着下面的小吏往上报就是了!她怎能亲自去上报,如此冒险!”

舒白是武将,不懂这些;舒绿闭上双眼,在沉思;苏乐和舒橙面上则是一般地焦急,都月上柳梢了,阿颜还没回家,别是圣人龙颜大怒,正在责罚阿颜。

正在胶着之间,沈如玉和舒蓝从府外赶回来,却是将众人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也给浇灭了:还是没有接到阿颜,工部和宫门都没有。从宫门口侍卫处打听来的消息,倾之应当是还没出宫。

舒蓝留下一句“我接着去找阿颜”,便转身走了。

“太冒险了!为官之人,首要便是明哲保身!此事怎能由她自己出面呢?若此事是测错了,倾之便摊上大祸事了!休说倾之了,你我、衍之、恒之,乃至阿橙的婚事、逢之和小慈的前途,咱们舒家全家就都完了!”舒安国对弟弟舒安民训斥道,“倾之这番简直是胡闹!”

厅中鸦雀无声。

“我真是不明白她到底为什么要如此做!”舒大伯接着斥责,“倾之并非虞部主官,又在虞部被排挤!

弟妹你不必瞒着我,倾之前些日子晨起时,手上的药膏味我闻得到!她一个从来不用香的人,那些日子还拿香遮掩,也是难为她了!她一女子日日去搬那么多书册,把库房都搬空了!”

沈夫人本想掩饰一番,分说阿颜在工部没有被排挤,见瞒不过大哥,又坐了回去。

“早两日的时候,她散值回家后,累的手臂都伸不直,稍动一下就生疼,怕我们担心,用饭都是咬着牙装没事!虞部司的人倒也真干的出来!真厚脸皮!”舒大伯接着骂。

苏乐乍闻此事,惊诧不已,忍不住落下眼泪,悄悄拿帕子擦拭。

“要不,让孩子辞官吧”,苏乐插了句话,“我心疼阿颜。别让阿颜在工部受苦了,咱们舒家在朝中已有数人,阿颜不用再受这个罪了......”

“糊涂!”舒大伯痛心疾首,“夫人,你好糊涂!你以为倾之是个能折了羽翼,安心在家绣一辈子花、除了相夫教子别无他想的寻常妇人吗?她读了十多年的书,好不容易考上科举,还是天榜榜眼,你要她放弃这些,回家深居?”

便是舒倾之自己愿意,他也不想这烈火烹油的侄女就此沉寂在家,浪费舒氏一族的天才。倾之的科举排名,可是舒氏的第一;浪费天才,是会遭天谴的。

舒白起身,看向舒伯父,徐徐说道:“阿颜不能辞官。阿颜身上流着的,是祖母和母亲的血,她骨子里就有着那份不屈。侄儿相信阿颜,一定能平安回来。”

舒绿赞同地说道:“我也附议。倾之在朝中,比在家中,会更有作为。”

舒伯父在厅中来回踱步:“邺都有那么多大官,还轮得到她一个六品小官去操心水灾的事?明明邺都万民和我舒家根本没有关系!倾之只需要装作不知此事,哪怕没有小吏上报此事,圣人事后追责,又追不到她头上!便是邺都死上几十万人又如何?倾之也——”

舒大伯话音未落,却觉得嘴角边火辣辣地痛。

那阵拳风带来的余风还在空气之中,舒安国不可置信地捂了捂腮帮子,却见一向沉默寡言的弟弟舒安民,生平第一次对他动手。

舒安国猝不及防挨了一拳,一股子无名火烧起来,正要还手,苏乐忙站出来:“衍之恒之,还不快把你们的父亲拉开!!”

舒绿舒白齐齐出手,将舒安国舒安民两兄弟分别拉到了两张案上,间隔地老开。

“兄长身为朝臣,受万民奉养,却能枉顾数十万条人命,令人不齿!若是人人都像兄长一样自私,只想着自己的小家,那大姜才是真要完了!和前朝一样,到那时,战火一起,天下万民都是大姜子民,万民没了,也就没有什么舒家了!”

场面一度混乱,木讷了几十年的舒安民第一次在家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愤怒——他上一次发火,还是七八年前在太原郡调理水土之时,屯田部的同僚恶意踩到了他的麦子,他提着镰刀追了那人三条田埂,险些酿成祸事。

“倾之是怀着忠君爱民之心进的宫,她将万民放到了舒家前面,弟弟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弟弟无状,殴伤兄长,这便进宫,祈见圣人,若今夜舒家当真有难,弟弟便是拼却了这一条命和这身官袍,也绝不牵连兄长。”

舒安民位居正四品中,具备了进宫资格。说罢,他不等舒安国回复,便转身准备去换朝服。

舒白见状,表示他要和父亲一起进宫去求见圣人。

舒安国眼见搭进去一个员外郎舒倾之不够,还要搭进去一个大农令和一个武将,一副“你们都疯了吗的神情”,顾不得自己嘴边伤口火辣辣地疼,急急地拦在他们身前。

“够了!都别妄动!宫里还没出结果!相信倾之!你们贸然前去,让圣人见了会如何想?若倾之今日无事,明日你们要她如何在工部挺直脊背做官?你们就不怕同僚嘲笑倾之是‘有点风吹草动家中就倾巢而出去护着的娇娘’吗!”

未及舒安国开口,他身后不远处,沈如玉几乎是用吼的说出这一段话。

邺宫,北宫,金华殿。

水治司的三位老水官回来了,个个面上凝重。姜帝一看这个境况,当下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面上沉沉。

工部水部司的两位大人冒了一身冷汗,紧张得如同一只秋后的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