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半,程垦的自行车准时停在了沈听野家门口。他刚抬手要敲门,门却自己开了。
"早啊,程技术员。"
周叙白倚在门框上,头发乱蓬蓬的,嘴里还叼着片吐司。他身上套了件印着夸张logo的T恤,一看就是匆忙间随手抓的。
程垦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早。听野呢?"
"这儿呢。"
沈听野从周叙白身后钻出来,手里抱着厚厚一叠文件。他今天穿了件浅蓝色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既正式又不失朝气。程垦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几秒,嘴角微微上扬:"准备好了?"
"嗯。"沈听野点点头,随即惊讶地看向周叙白,"你真要去?"
"那当然。"周叙白三两口吃完吐司,"我可是媒体代表,说话有分量。"
程垦轻咳一声:"自行车只能带一个人。"
"我租了车。"周叙白晃了晃钥匙,"专门为今天准备的。"
三人来到镇政府时,刚好八点半。镇长办公室的门还关着,秘书让他们在走廊长椅上稍等。
"紧张?"程垦低声问沈听野。
沈听野摇摇头,手指却不自觉地绞着文件袋的边缘。周叙白见状,一把揽住他的肩膀:"怕什么,有哥在。"
程垦的目光落在周叙白搭在沈听野肩上的手上,眼神暗了暗,但什么也没说。
"李镇长请你们进去。"
镇长办公室宽敞明亮,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状。李镇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头发花白,眼神锐利。他示意三人坐下,开门见山地问:"程技术员,什么事这么急?"
程垦简要说明了来意,然后将发言权交给沈听野。沈听野深吸一口气,将准备好的资料一一摊开在办公桌上。
"李镇长,这是青山镇近五年的农产品产销数据。"沈听野的声音起初有些发抖,但很快变得坚定,"您看,虽然产量在增加,但实际收入却在下降。"
李镇长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图表:"这个情况我知道,但市场行情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所以我们想尝试新模式。"沈听野翻开下一页,"建立电商助农平台,直接对接城市市场和超市,减少中间环节。"
周叙白适时地递上一份媒体方案:"我们《乡村新视界》可以做全程报道和推广,初期免费。"
李镇长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想法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
"我们已经联系好了五家社区超市。"程垦补充道,拿出一份合作意向书,"这是初步反馈。另外,农技站可以提供全程质量把控。"
三人配合默契,一个接一个抛出准备好的数据和方案。沈听野负责分析市场,程垦讲解技术保障,周叙白则用媒体人的视角阐述宣传策略。
李镇长的表情渐渐从怀疑变成了兴趣盎然。"场地你们又打算选址在哪里?资金你们又需要投入多少?"他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场地初期只需要一处闲置场地作为集散中心。"沈听野早有准备,指着地图上标注的红点,"这里的老粮仓就很合适。"
李镇长突然笑了:"你小子,连这个都调查好了?"
"那是。"周叙白插嘴,"我们听野做事一向周全。"
程垦轻咳一声,把话题拉回来:"镇长,如果能批下这个场地,前期再给我们投入二十万的资金,我们保证三个月内见效。"
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李镇长站起身,走到窗前沉思了片刻,突然转身问道:"程垦,你确定这个方案可行?"
"我以农技站的名义担保。"程垦站得笔直,"沈听野的专业能力我亲眼所见,他完全能胜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沈听野惊讶地看向程垦,没想到对方会如此力荐自己。
李镇长走回办公桌前,拿起钢笔:"好,我批了。老粮仓给你们用,二十万的经费我也批了,但三个月后我必须要看到实际效果。"
"一定不负所托!"沈听野激动地站起来,差点碰翻茶杯。
程垦眼疾手快地扶住杯子,两人的手在杯壁上短暂相触。沈听野像被烫到一样缩回手,耳根悄悄红了。
"还有个条件。"李镇长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这个项目要以镇政府名义开展,沈听野作为执行负责人,程技术员全程监督。"
"没问题。"程垦爽快地答应。
走出镇政府大门时,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阳光正好,照得人睁不开眼。周叙白第一个跳起来,用力拍沈听野的背:"可以啊沈听野!以后得叫你沈总了!"
沈听野被拍得一个踉跄,程垦不动声色地扶住他的另一侧肩膀:"小心点。"
"走,庆祝去!"周叙白掏出车钥匙,"我请客,听说镇上新开了家火锅店。"
程垦看了看手表:"我还要回农技站整理资料......"
"哎呀,工作狂!"周叙白不由分说地拽住两人,"吃个饭能耽误多少时间?"
沈听野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悄悄瞥了程垦一眼,发现对方虽然皱着眉头,但眼里并没有真正的不悦。
"那就...简单吃点?"沈听野试探地问。
程垦叹了口气,嘴角却微微上扬:"听你的。"
阳光下,三个年轻人的影子并排走在镇政府前的台阶上。沈听野走在中间,左边是喋喋不休的周叙白,右边是沉默但可靠的程垦。他忽然觉得,未来就像这明媚的春光一样,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