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叔,您的帮助对我们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只是我想问您,您对朝中局势了解多少?”
戚连朋没想到会被这样问,说起来,他一个钱庄老板,虽然平时与不少达官贵人都有往来,可都是表面功夫,对朝中之事了解得并不深入。他摇了摇头。
“戚叔,我再问您,现任大理寺卿与牟平是否有往来?”
戚连朋再次摇头。方知悦按捺不住,问镜澄:“不管现任大理寺卿与牟平是否有往来,案子递上去了,总得审吧。只要审了,就会开始调查,证据凿凿,岂能姑息?”
镜澄叹了一声:“当年我父亲在乡试与会试中拔得头筹,为何会在省试中连个名次都没有?这绝非偶然,如今想来,也是有牟平从中作梗,毕竟他不能在朝中培植自己的敌人。”
“二十年前他便能篡改朝廷科举结果,如今他任壑州大都督,在京城必有党羽。恐怕我们的证据刚递进大理寺就会被截下,连我们都要被抓起来,还会连累戚叔。”
戚连朋接过话头:“不用担心会连累我,即使大理寺有他的人,我们也要试一试,万一能成功呢?”这话说得他自己都没多少底气。
镜澄皱起眉头:“戚叔,大理寺断案能否做到绝对公正?我们要告的人是刚在壑州打了胜仗的大都督,朝廷嘉赏的公告遍布全国,我们现在告他就算驳了朝廷的颜面,大理寺能不顾朝廷的眼色行事?”
镜澄换了口气,接着说:“况且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可能,据我了解,牟平此人凶恶专横,绝非良善之辈。如若我们不能成功,他一定不会放过我们。正如在络州,我们刚有所行动,方家便被下狱。”
一席话说完,堂内陷入沉默。徐兰芝认真看了看眼前的小姑娘,分明长了一张孩子气的脸,说出的话却这么成熟,像是经历了不少世事。
方知悦见大家都不说话,有些着急:“照你这样说,我们来京城什么也做不了?”
镜澄没有回答方知悦,而是问戚连朋:“戚叔,京城可有什么能直达天听的地方?”
戚连朋吸了吸鼻子,努力回想着京城有哪些机构。这时,徐兰芝给出了镜澄想要的答案:
“登闻鼓。”
镜澄望向徐兰芝,她们心里似是有某种默契。戚连朋在一旁恍然大悟,登闻鼓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建立民间与朝廷的直接连接。可他随即表示,从他来京城起,就没见过有人去敲登闻鼓,使得登闻鼓形同虚设。
“所以如果有人去敲,必能引起许多关注。”徐兰芝说出了镜澄心里的想法。与其暗中疏通,不如把事情闹大,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镜澄越来越怀疑徐姨是否有读心术,她进一步解释:“我朝规定,登闻鼓所诉案件,必由皇帝亲自过问。”
方知悦有些钦佩的看向镜澄,她原以为镜澄与她一样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想到她分明是在进京之前就想好了要怎么做。这个举动听起来冒险,但如果由皇帝亲自裁决,谁还能阻拦呢?方知悦同意了镜澄的提议。
戚连朋犹豫不决,正想说:“可是……”结果被徐兰芝瞟了一眼,他就默不作声了。
既然决定了要敲登闻鼓,就要商量什么时候去敲,由谁去敲,敲完后如何。
“到时我去击鼓。”方知悦首先提议。
“知悦,我看来信,你们主诉案情为牟平假造文书致商贾之家蒙冤覆灭,与这案子最相关的人是谁呢?”徐兰芝问。
“徐姨,在这堂内,最相关之人是我,这鼓应由我去敲。”镜澄回答。
“这怎么能行?你一个小姑娘又不会武功,万一被人抓了去怎么办?”方知悦比镜澄大了九岁,在她看来,镜澄还是个小孩子。
“这不还有你嘛。虽说是由我击鼓,但到时可安排人与我同去。击鼓只是开启此案的第一步,后面还有许多步需要我们一起完成。”镜澄劝慰方知悦。
就案情而言,的确由镜澄击鼓最为合适。四人在厅堂内又讨论了一会,此时有人通报少爷回来了。
“带他过来,正好见见两位客人。”戚连朋吩咐小厮。
很快,一个身姿挺拔的少年快步迈进房间,他衣上流云正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摇曳。他的面庞像他父亲,总是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浓密而整齐的眉毛像两片舒展的柳叶,继承了他的母亲,给他的面容增添了几分英气。
“父亲母亲安好。”少年在堂前行礼。
“阿栩,家里来了两位客人,是你父亲朋友的女儿,方知悦和时镜澄。她们要在我们家住上一段时间,日后你要多多照顾她们。”徐兰芝说。
戚沐栩看向两位姑娘,一位坐姿挺拔,一看便是练武之人。一位双眸明亮,宛若山间泉水般灵动。等戚沐栩介绍完自己,徐兰芝交代镜澄和方知悦早点休息,于是大家各自散去。
戚沐栩跟在自己父母身后,问方知悦和时镜澄为何来此,徐兰芝只说她们来京城办事,需要借住一阵。戚沐栩得知方知悦正是他们家的恩人方远的女儿,便不再质疑。
等戚沐栩离开后,戚连朋有些纠结,他支支吾吾对徐兰芝说:“夫人呐,敲登闻鼓这个办法是否有些过于冒险了?”
“那官人说应当如何?”徐兰芝斜睨了戚连朋一眼。
戚连朋把手揣进袖子:“夫人,不是我不愿帮忙,只是省试在即,我怕影响阿栩。”
“所以,官人,此事只在我们四人之间,莫要让阿栩知道。”徐兰芝渐渐压低了音量。
戚连朋向来听夫人的话,他自以为能走到今天,完全离不开徐兰芝的提点与帮助。因此徐兰芝拿的主意,他很少反驳。几天前收到方远来信时,他也第一时间拿给徐兰芝看。
而担心影响戚沐栩考试,是戚连朋心里最犹豫的地方,但当时徐兰芝说:“我们能在京城立足,靠的就是信义二字。若对此事坐视不理,我们以后有何颜面教导阿栩成为一个爱民护民的好官?”
戚连朋不再说话,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做好准备,面对可能发生的情况。